我们被生活绑架了

Yomu 著 | 刊载于公众号「隐没在时光

 

近些天,作为主办方邀请的摄影师,我参加了某组织内部的一场中外青年交流活动。

活动进行中,一位来自德国的小伙坐在我旁边,中外夹杂的有趣发音让我产生极大兴趣。一顿攀谈下来,我们俩互相都有了基本了解。

我告诉他,作为一名风光摄影师,能记录城市平凡脉动、拍到更多世间宏伟瑰怪之景,即是乐趣所在,也是自己的不断追求。没想到,这简单的一番感慨却打开了他的话匣子。他很欣赏我的这一番“理想”,告诉我,他作为国际交流项目的学生来到中国,最近也在趁着即将离开中国前的短暂时光,和朋友们在中国大地上再多走几个地方。

我好奇地问他,毕业后是否回国。

回答竟出乎意料:他已经计划好在结束中国时光后,去往更多的国家,旅行、周游世界。

从中国人的视角出发,我更惊讶了,发出了灵魂之问:

“你不打算工作吗?——

学业之后难道不回自己的家乡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吗?”

德国小伙说来中国之前,他在上学之余用一把吉他跑遍柏林的许多音乐酒吧,和朋友们玩乐队,多多少少积攒了一点钱。用这些钱他已经去到了好几个国家,认识了很多人,看了很多的故事,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观。来到中国后依靠母语优势做外语老师兼职,也是一边打工一边游学一边旅行的状态。

我问他多大了,尽管作为学生身份过来,但他也27岁了。不过他仍然充满期待地和我说,还可以再尽情晃荡几年,等到30多岁的时候再把生活固定下来。

一个27岁的德国小伙,还可以如此自由自在地挥霍青春,真让人羡慕不已。在中国,一个27岁的男孩子在传统家长们的眼里已经不再年轻,着急完事业工作,着急着买房买车,着急着恋爱结婚生子。我们这么大的年轻人们都已经开始焦虑,要是在30岁之前不能让自己的事业有所成就,这辈子可能就“完”了。

我心里默着,自己比他小三岁,要是以后还有这种心思,不得被身边的七大姑八大姨撕成碎片。

基于对异国文化的好奇,我依旧执着于德国小伙的”放浪“状态,问他这样做在自己的国家算不算另类。他反倒惊讶于我的问题,说他所处国家的环境里,很多年轻人都是这种状态。他问我:“你作为一名风光摄影师,没有出国旅行过吗?没有去世界各地看看的想法吗?那你现阶段都做了些什么?”

我一时语塞,又感到无比羞愧。是啊,刚刚嘴上还说着自己的摄影追求,却又对别人的“看看世界”表示怀疑。

和大多数中国年轻人一样,毕业后我选择了按部就班的工作和生活。幸运的是,由于工作时间较为宽松,我有业余时间去发展自己的爱好,并在风光摄影上有了小小成绩。这两三年除了在自己的家乡城市到处跑,也走到外面省市拍摄了一些作品。但我从没有像德国小伙这样勇敢,走得更远,无所顾虑。

我的第一反应是,爱好也是要钱供养的,我没他那个勇气。甚至于我这种不算出格的爱好,也要被很多人理解为不务正业。

那,如果一个27岁的中国小伙,还没有一份固定工作,没有成家的意愿,打算整天晃荡,要么被人贴上社会青年的标签,要么就是脑子不正常。

主流了、正常了,当然对大多数人很好,这是获得社会认同和安全感的重要手段。但很多中国年轻人依然渴望能获得一段如德国小伙这样放浪一次的青春,否则,不会如我一般,即使自己带有某种摄影领域的理想主义,依然为德国小伙的这般鲜活青春而心生艳羡。

年轻,就应该尊从内心的奔放和自由,就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自己未来的生活。如德国小伙大学时,弹吉他组乐队、打零工去旅行,为的都不是有助于将来长久的谋生。而我们,在进大学时选的专业,就是全家人上阵参考了就业率等一大堆指标的复杂决策结果。

中国的年轻人,从进入大学的那天起,就意味着逐渐被生活绑架的状态。主流文化剥夺了我们憧憬远方的意念,社会现实更不允许我们如此般晃荡。出了社会,一个独立的社会人必须想尽办法谋生,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催着我们尽快搭上时间的列车,不把坑占上,等待我们的只有一茬又一茬新毕业生的残酷竞争,以及往届生免进的优秀岗位机会。哪怕勉强谋生,年龄增长所带来的青春饭危机又开始浮现。也就是剩男剩女们,还能和家庭压力抗争一番,但又如何呢,还不是处在时刻被审判的痛苦之中。

很多人常说一毕业就老了。是哪,年轻皮囊下已不再有对理想怦然心动的时候,不是老了是怎么呢。这年头,说自己有理想会被认为是成年人的矫情和白日做梦,以至于我在公共场合都不敢用“理想”一词描述我的摄影目标。

理想,竟成了一个略带贬义的词汇。

我常常在下班晚高峰挤着地铁,但没有如大多数人一样不停刷着手机,而是观察着各种行色匆匆的人群。很多年轻的人们只剩下一天劳累过后的疲倦不堪,我从他们无神的眼睛中读出的是对未来的一脸茫然,对办公室之外世界的麻木不仁。

生活,让我们没有了太多选择。你可以在内心保留青春的一丝热火,但又不能以实际的姿态晃荡生活。我们必须用一种主流的外壳包裹住冲动的内心,如德国小伙那般恣意青春,我们甚至付不起后半生的代价。

如果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们也能有随心所欲的晃荡青春了,我们的创造力,我们的文化将向全世界迸发光彩;我们的社会,将进入自由奔放之顶峰。

 

版权声明

  • 本人享有文章的著作权(配图为免版权素材),「隐没在时光」及其关联机构独家拥有对本文行使删改、公开发表的权利。
  • 本个人网站刊登此文章,仅作为过往作品的存档和展示用途。任何人不得通过本网站复制、转载此文,如对内容有任何疑问或需求,请联系被授权方。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