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这条独木桥,挤得上多少年轻梦想

Yomu 著 | 刊载于公众号「隐没在时光

 

直播间里,某网红在镜头前敲锣打鼓,奋力地带着她的货:鲁迅先生说,做生意不要做得太委屈。能卖就卖,不能卖就不卖。利润微薄的年代,你信任我,三言两语就可以成交。

鲁迅该在另一个世界气得否认三连了:不是我,我没说过,你别瞎说。

 

俗话说,饱暖思淫欲。各位看官,不要想多了,我讲的意思是——人不为生计愁了,便想着红一把。

随着近些年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大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休闲娱乐上有了更多元的选择。在互联网上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网络红人。他们吸引着众多网友的注意力,时不时地引爆话题,成为社会公众以及媒体广泛讨论的焦点。

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在社交媒体上都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网络红人,他们在各自领域拥有着巨大无比的影响力,以及在外人眼里赚钱而又轻松的工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趋之若鹜,加入成为网红的大军,渴望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够在网络上拥有众多粉丝,继而收获名与利。

由此,对网红的追捧成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社会现象。

 

所谓网红,指在现实生活或网络生活因为某个事件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或长期持续输出专业知识而走红的人。 从早年文字时代的网文作家和论坛意见领袖,到后来以微博为主的社交媒体兴起后的图片时代的网红,再到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的视频网红,网红群体随着互联网的诞生而发展,表现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但对外围人群的吸引力丝毫未减。

都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可老古话也有过时的时候。

现在的出名,意味着拥有流量,而流量是带来源源不断收入的必要前提。

当前,学生成为网红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甚至于在国外油管平台上,还诞生过仅有7岁靠着玩玩具而收入创记录的Youtuber。在大学校园里,除了上课,学生们有大把的闲暇时间可以自己安排,是为各家网络产品贡献上网时长的主力军。在这种条件下,产生一两个在互联网上有影响力的用户,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如今的大学生群体甚至于少部分中学生对网红的崇拜和追逐固然有现实客观原因。除了自身充裕的时间和广泛的兴趣之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各类软件制作技术的普及,大大降低了在互联网上注册账户、发布高质量内容的门槛。甚至于只要一部手机以及一个手机号码,就可以在几乎所有平台上随时随地发布自己的内容。另外,互联网使得信息的获取变得极为公平和透明,网红的真实状态也能在大众面前一览无余。

 

早期的互联网上,成为网红可能就是一个人一句话爆红网络就做到了。近些年的网红作为一种“批量制造”的产业,已经有了同质化竞争的趋势,必须要有持续的内容输出,甚至还要有小规模的团队合作,才有可能在网络上拥有一定知名度。但比起传统意义上的创业艰辛程度,成为网红依然是一件代价小、而且相对容易的事情。

网红不同于传统的明星与大众有着天然的距离感,往往很多人出身平凡,展示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给人们带来了亲切和认同感。加之网红自身拥有的关注度,一个个互联网上的“平民偶像”成为了年轻人慰藉自己的精神力量。

在社会压力剧增以及普遍焦虑的情况下,传统媒体失音,抖音等短视频app迅速占领了人们手机屏幕,成为打发碎片空闲时间和缓解压力的选择。在微博公众号B站等平台,泛娱乐化内容充斥,许多流量大V展示着经过自己精心挑选过的生活片段或知识技能,便因此而收获常人难以想象的关注度和金钱收益。这种光鲜与亮丽,对于未经世事以及经济还未独立的学生群体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尽管不是人人能火,但不试试,谁知道呢?

网红有很多种,分享知识卖课者有之,带货直播种草者有之,讲球鞋文化当球鞋贩子有之。网红们必定能够在自己的领域内,以一种新颖的、你所想不到的方式产生变现的价值。

 

大学同学小宇就是一名资深的球鞋爱好者,他经手过的鞋数不过来,对每个热门鞋款都有着自己的穿着体验,对每个品牌的型号系列都十分了解。从大二起,球鞋文化逐渐从国外火遍国内,看到网上许多球鞋博主火了之后就通过做球鞋贩卖生意赚钱,小宇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凭借自己对球鞋的了解,说不定能够在球鞋领域做一名资深的博主,吸引到数量众多的粉丝。有了粉丝,还怕没有生意吗?

有了这种想法,小宇便开始把大部分的课余时间用来策划球鞋开箱测评视频的拍摄、后期制作、内容发布以及和粉丝的互动交流上。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他的B站账户确实增长了不少粉丝,这让他大受鼓舞,并且一度觉得自己做一名球鞋领域大V的前景非常光明。随着粉丝越来越多,有人开始向小宇咨询热门抢手鞋款的购买渠道,甚至小宇手上持有的一些二手停产鞋款有人愿意花高价购买。

通过前期的试水,小宇便决定把自己的生意规模做得再大一些。他开始联合一些在鞋圈内认识的朋友,通过各种途径购买稀有抢手的鞋款,并囤积了不少现货,这样便能够在球鞋价格走高时大赚一笔差价。在囤货最多的时期,小宇告诉我们,他手上所有的鞋子加起来价值超过了30万元,这在球鞋圈内还只能算是小打小闹。对于学生来说,这当然是一笔巨款,他的一部分鞋款需要资金周转,也是从家里借来的。

可转眼来到大四,这一年球鞋市场被媒体报道和舆论批评之后,泡沫破裂,小雨手上的大部分鞋款价格都经历了大跳水, 扣除成本之后,如果全部卖掉还会亏10来万块钱。小宇经历了成为球鞋博主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光,这段新潮的经历曾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关注度和流量福利,却没想到一夜之间,他这两三年赚到的钱几乎全部打了水漂。由于在大二和大三时期球鞋内容制作占据了太多时间,小宇很多的专业课程都没有投入多少精力,以至于在大四这年因为挂科太多忙于重修补考,甚至差点不能及时毕业。

小宇只是众多网红真实状况的一个侧面写照。有研究机构统计,只有前10%的头部网红才能够真正靠这份事业养活自己,大部分活跃在互联网上的博主都不能很好的变现。而为了能够在网络上赢得关注度,许多博主都付出了自己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用来内容制作和粉丝互动上。

 

这几年,我们还能看到网上时不时地爆火一些奇葩雷人的视频,有很多中学生,甚至是低龄未成年人通过模仿学习拍摄搞笑、低俗、恶趣味甚至拿生命飙车的视频,只是为了在网络上博取眼球,从而吸引到更多的粉丝,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网红现象确实给不少年轻人带来了畸形的价值观,他们简单的认为,只要通过模仿,也能够像别人一样出名赚大钱。因此许多学生加入到成为网红的行列当中来,浪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这些经历本应该投入到自己应当做好的学习当中。

网红的发展消解了传统榜样以及文化偶像的影响力,使得传统舆论的话语权削弱。同时一些网红生产的内容混乱,宣扬过度消费、性别地域歧视,甚至部分网红的粉丝因为保护自家偶像,而在网络上对他人进行群体攻击、人身辱骂,对互联网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当然,除了一些网红通过不当的行为博取关注、传播错误的价值观并成为负面的榜样之外,也有许多正面的网络力量不断涌现,他们因为救人、伸张正义等正面的形象而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赞赏。一些资深学者通过输出专业的知识成为全民学习的对象,例如讲国际政治的复旦大学沈逸教授、讲历史趣闻的陕师大于赓哲教授等等,文化学者成为网红,凡此种种又为当前的互联网崇拜和网红文化中注入了一股正能量。

我们需要的,其实是能够主导互联网话语权、正确引领新一代年轻人的文化偶像。

学生想当网红,不用去过度担心和批评,应该高兴的是,正是由于社会的发展解放了许多机械的重复劳动岗位,使得如今的年轻人们有了更多的职业选择,有了更多发挥个人创造力的机会。不过,学生的身份,依然是自己一切出发点的前提。

网红和众多行业岗位一样也是一种职业形态,只不过要面对众多的人群,并在互联网上依靠长期的互动交流和知名度获取收益。成为网红的目的,并不能为了博取关注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为出发点。持续获得推崇的前提是把这一切作为事业,本质上依靠的还是自己长期的知识以及经验的积累、在本领域专业和敬业的态度,做好本职工作并以一种正确的心态看待自己所获得的成就。

把最本质的事情做好了,网红不过是一种工作的代名词而已。

处在瞬息万变的时代,当今学生们对网络成名的追求,值得我们理性看待和思考。

 

版权声明

  • 本人享有文章的著作权,「隐没在时光」及其关联机构获得独家授权对本文行使删改、公开发表的权利。
  • 本个人网站刊登此文章,仅作为个人作品的保存和展示用途。任何人不得通过本网站复制、转载此文,如对文章有任何疑问和需求,请联系被授权方。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